今天为大家说一下及格是多少分,100分优秀良好及格的划分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学校教师的惩戒权被广泛滥用,导致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越来越畏首畏尾。再看很多家长,因为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导致疏于管教,对孩子的不断溺爱和纵容,使得孩子成长的问题越来越普遍。
对于孩子来说,最有说服力的是通情达理的老师或者家长,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奖惩做出明确的规定,表现好的时候按要求实施奖励,犯错的时候让孩子主张自己的惩罚方式。
为了让老师和家长对奖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特意围绕奖惩写了这篇文章,旨在帮助大家理清思路,保持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避免因奖惩运用不慎或错误而造成的危害后果。
一、奖励方式
1.口头表扬。这种表扬是最常见的,无论是孩子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在家被家长表扬,还是在家庭之外被人表扬。让孩子当场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更优秀。一般的赞美,是的
2.积分累加。这种表扬老师或者家长很少用,因为最麻烦。我在给一些家长表扬孩子的方法时,经常建议家长结合平时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好品质的内容,定量做统计表。每个小习惯都有相应的分数,每天、每周、半个月或一个月积累分数,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心中充满自豪和喜悦。
3.物质奖励。这种赞美是最常见的,但也是最容易通用的。许多父母经常用物质奖励来诱惑他们的孩子,以便让他们按要求做事或学习。作为交换条件,如果他们频繁使用,就会逐渐让孩子停止奖励。所以要减少物质奖励的频率,延长孩子对物质奖励的期待。
4.自我表扬。这种表扬很少被老师或者家长用来教孩子,因为缺乏鼓励孩子表扬自己的意识。但是,这种自我表扬的方式,极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适当引导孩子在某些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后,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心理。
5.颁发荣誉证书。这种表扬方式在学校是最常见的,但在家里家长几乎不用,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过于单一。如果家里也能建立颁发荣誉证书的激励机制,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欣赏和尊重,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大有裨益。
第二,惩罚的方式
1.口头警告。孩子第一次犯错,明智的父母往往会引导孩子去认识和分辨,口头警告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允许孩子犯错,但不允许孩子犯错,需要从口头警告开始,这对培养孩子对是非的认识意义重大。
2.面壁反射。对于在同一件事情上第二次犯错的孩子,自我反省可以增强孩子自我悔改的效果。家长要当着孩子的面回顾犯错的过程,让孩子确认为什么犯错,然后按照约定让孩子在脸上反思,牢牢记住这个错误的教训,避免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
3.取消权利。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权利得到保障,比如吃饭、看动画片、买零食、玩具、课外书、用手机或电脑玩游戏、看电视、逛公园、旅游等等。根据孩子阶段性错误的积累,可以申请一项或几项权利取消惩罚方式,让孩子知道积累错误的严重后果。
4.约束惩罚。很多家庭普遍没有约束,源于家长观念中缺乏有效的惩罚手段,经常滥用口头责骂或无理惩罚。为了体现惩罚的严肃性和坚定性,家中必须配备尺子或其他约束物。按照不超过三件的原则,当你第三次重复某个错误时,一定要果断使用。至于约束带的使用方法,你要和孩子约定清楚。
(5)自我批评。在教育管理中,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缺乏自我批评。
识,虽然犯错的是孩子,可是大人有没有合理教过孩子正确做事呢?如果你没有教过,导致孩子缺乏相应做事经验而犯错,那老师或家长就犯有不教之过。如果能够当着孩子面做深刻的自我批评,极容易让孩子受到触动,既而产生心理内疚感。三、奖励与惩罚皆是教育中的管理手段,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老师和家长必须要明白,奖励与惩罚是教育中的管理手段。
不管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在家庭教育里,对孩子进行奖励与惩罚都是常见的教育管理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光奖励而不惩罚,很容易让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变得非常自我,又极易导致孩子心理脆弱。很多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惩罚教育,反而在面对挫折时心里承受力极差。
同理,如果过度使用惩罚手段,而忽视对孩子的奖励(物质和精神),又极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慢慢会变的沮丧和颓废。很多老师或家长总说一个孩子难于管教,恰是惩罚适用不当造成的直接后果。
2、实施奖惩是让孩子增强认知和分辨,最终目的是走向自觉。
很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把奖励和惩罚当成是教育管理的目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至今仍然在错误地运用。如果靠奖惩能少让孩子犯错,甚至不犯错,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儿戏。
但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是,很多孩子因为记不住犯错后的惩罚而不断重复犯错。这是为什么呢?是源于孩子们压根就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分辨,并没有从被奖励中获得自尊感,也没有从被惩罚中建立起上进心。
所以奖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深刻理解如何维护自尊而避免尽可能少犯错,最终走向成长的自觉。因为犯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还关系到个人、老师和父母的人格尊严。
3、通过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奖励与惩罚,不断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要问有哪些孩子很少犯错呢?答案是那些家庭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的孩子犯错最少。因为他们常常把个人行为与家庭和集体联系在一起,这种带着责任感的孩子,往往遇事会动脑筋思考。
可是环顾我们周围,有多少老师或家长会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或家庭责任感呢?往往是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给自己找了麻烦,丢了脸。却极少 去考虑自己没有认真履行育人的职责。
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奖励,目的是增强孩子内心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离不开老师和父母的精心培养,通过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珍惜荣誉来之不易。而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惩罚,让孩子知道犯错需要承担后果,并且累犯次数越多,受惩罚越重,则会让他们畏惧于规则惩罚,而在事前学会分辨与思考,则能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四、考一考,你得了多少分,就能清楚你是否是合格家长。
1、奖励与惩罚方式各占50%。
为了公平起见,奖励与惩罚我分别单列了五种,如果用满分为100分来合计,每一项为10分。
2、及格、良好和优秀分数段划分。
(1)不及格段:60分(不含60分)以下为不及格线。
(2)及格段:60—69分。
(3)良好段:70-89分。
(4)优秀段:90-100分。
3、凭良心而定,看看在奖惩方面,你到底是什么水平的父母。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理性之人,恐怕我都不用把这十项内容再详细列出考核清单,你就能估计出自己是什么水平的家长。
如果你真想把奖励与惩罚作为育儿的重要手段,那我建议你不妨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份表格,根据你的家庭实际情况,合理制作一份方便量化统计的惩罚表。在表格里把家庭规则整理好,这是家庭教育中最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如果通过这篇文章,真的能触动你,我相信在今后的家庭教育工作中,你定会深刻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特别是对很多学校老师来讲,在学校里你是师长,在家里你却是父母。你必须要同时精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既把学生管理好,又把自己孩子教育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