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说一下走出失恋要多久,男人多久走出一段感情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的有趣新闻中有一丝荒谬。哈娜林一周内至少上了三次热搜,每条热评都有好几条让人怀疑他是在哪个时代。

上周分手后,“爱情无缝衔接”似乎成了韩娜林的阻碍,因为在她家附近又拍到一个男人,她再次发微博澄清“没有无中生有的爱情”。但是评论中的批评并没有消失,仍然有大量对她的侮辱夹杂着支持的言论。

而这一切的起因,是哈娜林在短时间内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开始了新的恋情。很多人认为这种无缝操作是对之前感情的不尊重,至少说明她在分手前是身体上或者感情上的出轨。虽然,哈娜林发微博说分手了,正常恋爱。

之后严公子也发了几条微博,先分享了自己“无缝分手”的故事,被网友指责后,又发了一条解释。

到最后,我们不仅在讨论林依娜是否出轨,还在问爱情的“无缝连接”是否可能。“无缝连接”的人有道德缺陷吗?

我特意查了《小鸡词典》。在这款汇集了网络流行语的app中,“爱情的无缝连接”被解读为,上一段感情结束仅仅两天,下一段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就是最后一段还没结束,你就已经找到下家了,只是在等待机会,准备分手。

那么客观来说,无缝连接就一定意味着出轨吗?无缝的爱情有多少种可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无缝连接和爱情?

带着这些问题,我写了今天的文章。

00-1010即使没有无缝连接,

分手后进入新的恋情。

可能不需要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时间。

2005年,亚利桑那大学的大卫斯巴拉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罗伯特埃默里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研究了分手后人们的情绪变化,发现:

与关系良好的人相比,分手后的人,尤其是刚分手的人,报告的情绪不稳定情况更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手后的情绪状态也是变化的。

这项研究在弗吉尼亚大学的58名年轻人中进行,他们在研究的前两周内结束了超过四个月的亲密关系。助教的学生被要求填写28天的每日情绪日记。

日记包含33个问题,包括爱、悲伤和愤怒等情绪状态。

研究人员发现,分手后,参与者首先会感到愤怒、悲伤,最后是爱情的消失。虽然最新要处理的情感是爱情,但是ta对前任的爱和亲和密度直线下降,一旦开始就没有往复的过程。

至于悲伤和愤怒,虽然持续时间更长,处于波动状态,但大约28天后,悲伤的情绪会逐渐消退,回落到与关系仍然完好的人相似的水平。其他负面情绪的波动会在第40天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40天后,大部分人的情绪状态与人际关系良好的个体没有区别。这背后隐藏的意思是,可能只需要40天就能走出失恋的阴影。

研究进一步指出,恋爱时间较长的人,在真正提出分手之前,可能已经逐渐接受了自己想分手的事实,只是痛苦程度较轻。可能会更早进入新的恋情。

00-1010如前所述,分手后的人可能没多久就会进入一段新的感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可能会进入一段“反弹关系”,这不一定是一段好感情的开始。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它是指,在一段重要的浪漫关系结束后,立刻开始的一段新的关系,并且与前一段关系相关的感情还没有完全被解决。

反弹式关系的确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好处,比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缓解愤怒、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我们的自尊和自信,甚至改善依恋风格,向安全型转变。

但正如定义中所描述的,当我们进入反弹式关系,很可能还没有修复好在上一段感情中受到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新的恋情,不仅会对个人产生损害,也是对新、旧关系的不尊重,极易陷入“渣”的境地。

在Meyer看来,反弹式关系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能使生活继续向前,而做出的一种误入歧途的努力”。这也是很多人的反弹式关系产生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情况:

首先,新的关系没有和上一段关系完全区分开。你没有脱离对前任的情绪,依然渴望ta,对ta留有依恋;或者在用对前任的标准去对待新的伴侣,这个时候,你也无法区分你爱的到底是谁;

也有可能,你建立新关系的目的是报复和惩罚,想要借此让前任嫉妒或愤怒,而研究发现,这样的做法会让你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从分手中恢复。

其次,你只是带着“我只是想玩玩”的态度,但误导了对方。不想认真开展一段关系不一定不好,但需要双方取得一致,如果对方想要建立长期的承诺关系,而你却不告知对方自己的目的,新关系的发展必然走向负面。

03.但在一些情况下,无缝衔接是具有成长性的体现

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心理学家Sandra Langeslag认为,爱情是可以管理和调节的。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时候结束一段感情,什么时候开启新的感情。

而是否能够不拖泥带水地走入新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是自我复杂性,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具备多重自我概念,并且能够处理好这些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常而言,分手会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概念,降低它的清晰度,有的人会“变得不像自己了”,甚至“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而自我复杂性高的人的自我发展程度较高,知道“我有很多面”,并且它们都不一样。ta们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生活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灵活地调用自身的不同面向。

比如说,分手后,在原来那段关系中的自己可能还在哀伤,但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允许自己哀悼旧关系,同时给自己走进新关系的机会。

ta们是敞开的,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感情,尊重每一段关系,ta们能够对新的伴侣坦诚自己对原来关系的态度,在新的关系中,投入全新的自己,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

Shannon Battle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描述,“爱情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是从情感调节中被严格地引导出来的”,“那些对情况的情绪反应更积极的人,可能会用真实的爱来弥补他们的伤害”。

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具备较高的情绪调节能力,这种调节建立在对爱和伤害诚实的基础上,ta们会面对伤害,在新的人面前不避开它,不放大它,也并不把它交由时间来处理,而是与对方一起治愈它,享受崭新的爱。

自我复杂性是一种对爱情和自我都具有成长性的心理能量。如果一个人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进入“无缝衔接”的爱情,反而是ta拥有健康的爱情观的体现。

04.重要的不是是否无缝衔接,而是我们在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爱情

当公众在骂“无缝衔接”的时候,除了代入了自己有被欺骗的可能,还受到了“纯洁-堕落”的二元式道德观的影响。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287名大学生和795名网络志愿者对亲密关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这些行为包括性威胁(观看色情片)、情感威胁(留着前任的礼物,或分手后马上进入新关系)、友情界限(跟好朋友的前任约会)、数字背叛(发色情短信)、隐私侵犯(检查伴侣的物品)。

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秉持着纯洁-堕落的二元式道德观,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就认为主体在道德上存在很大问题。

而这正与我们今天面临的道德困境不谋而合,如今的社会,道德要求似乎越来越严苛了。在爱情上,理想状态是相爱要在一起,不爱立即分开,不存在真空地带。人们对任何可能有瑕疵的行为,都义愤言辞地抨击,无视抨击的行为本身也有不道德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道德卫士”。

社会日益混乱而充满不确定性,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可控的,可能是道德,它对所有人敞开,也为所有人提供庇护所——在相对确定的道德标准上,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对自身生活的掌控感。

但显然在这种“不爱”基本等同于“不忠”的观念下,我们无法享受真正的爱情,甚至无法享受真正的生活。生活总是流动的,二元化的道德标准却规定出了严格的生活步骤,想要满足这样的标准,我们需要砍掉同样流动的情感,将自己活成片段式的人。

在Elizabeth Krusemark等人看来,爱情需要正念的态度——永远享受当下,不沉溺于过去的关系,不为新的可能诱惑,认真地投入每一段感情,也不戴着无谓的枷锁。

而当你这样生活,这样去爱,生活中最大的确定性和安全感才有可能生发——它就根植在你的生活本身。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