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说一下口腔溃疡吃什么好的快,口腔溃疡变白是好是坏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医生指南
来源| cyberblue-初级医师公社
编辑|于
冬季是口腔溃疡的高发季节。因为口腔溃疡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容易复发。
临床上,中药在促进局部伤口愈合,减少复发次数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专家制定了适合基层医生的诊疗指南。结合指南,基层医生公社梳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分为五型,即胃火盛、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寒热错杂、脾虚阴火。我们在接诊患者的时候,需要先区分他们的具体症状,然后再对症下药。
内二
1.胃火盛证
症状
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分泌物黄色,溃疡周围充血发红,口腔灼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臭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滑或水样。
处方:卫青粉。
升麻10g、黄连6g、当归10g、生地10g、牡丹皮10g等。
加法和减法:
胃脘过盛、大便干燥者,可加大黄、芒硝、枳实。胃热伤津者,可用玉女汤、朱烨生石膏汤滋阴清热。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mL。
中成药:
牛黄卫青丸
用法:口服2粒,每日2次。
二。心脾积热证
症状
溃疡基部分泌物呈黄色,溃疡周围充血发红,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唾液过多,口干,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大便干燥或粘稠,小便短赤,舌胖,舌红,苔黄或腻,脉滑。
处方:导赤散、蟹黄散。
淡竹叶10克、甘草10克、通草6克、生地15克、藿香10克、栀子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先煎)等。
加减:对于便秘,可增加黄、芒硝止泻;津液阴虚者,可加玄参、石斛滋阴生津。如果心火发炎,心烦失眠的人可以用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清心安神。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150mL。
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
口服,每次1 ~ 2粒,每日1 ~ 2次。
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双花百合片口服,每次4片,日3次
三、阴虚火旺证
症状
溃疡周围微红,反复发作,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舌体瘦,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等
心阴不足者加麦冬、五味子、丹参等以养心安神;脾阴不足者加石斛、玉竹、沙参、葛根等以运脾生津;肝阴不足者加白芍、当归、女贞子等以养阴柔肝;若以气阴两虚为主者可合用七味白术散。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
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
2.口炎清冲剂
每次1~2包,日2次
四、寒热错杂证
症状
溃疡色淡红或淡白,反复发作,伴口干口苦,或咽痛,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力,纳呆,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或滑。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炙甘草15g,黄连6g,黄芩10g,党参10g,干姜6g,法半夏10g,大枣15g等
上热明显者加大黄芩、黄连用量,或加入生石膏甘寒清热;脾虚明显者加大干姜用量,或加入茯苓、白术以健脾利湿;湿热较重时加入藿香、佩兰、黄柏、薏苡仁以清热化湿等。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3次,每次150mL。
五、脾虚阴火证
症状
溃疡经久难愈,分泌物不多,充血不明显,常伴腹胀,纳呆,大便溏稀,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诸症活动劳累后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方药:补中益气汤
党参15g,炒白术10g,黄芪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当归15g,炙甘草10g等。
腹胀、纳呆者可合用香砂六君子以健脾消痞;大便秘结者改炒白术为生白术,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舌苔白腻者可加藿香、佩兰以增强化湿之力;脾虚与阴火俱甚者可选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3次,每次150mL。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
口服,每次8~10丸,日3次。
外治
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需求,通常会配备一些外用药进行治疗,下面这张表综合了常见的中成药,大家可以收藏起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