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那会社会一片幼稚,高中那会社会开始浮躁,现在为何如此矫情,什么东西都要被赋予价值观,你们的方法论哪去了?
我实话,我是一个偏执的人呢,面对最近铺天盖地鸡汤,感触有点多,不谈文化,只想跟大家聊聊。正好最近有看《奇葩说》。
我想说的一点是,偏执的人真的不适合看《奇葩说》,也别看!
偏执的人,在心中有很多点是不可撼动的,有的是潜在的,有的就是实实在在表现出来的。
我曾试图给偏执下一个定义,想来,倒不如直接换个想法,偏执的对立面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理智。
假设你有100个观点,50个正方,50个反方。理智的人,会始终在这100个观点之间平衡,而且离正方和反方越来越近,最后甚至统一;偏执的人,也会在这100个观点之间平衡,不同的是,会离正方和反方越来越远。假设陷入爱情中,偏执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囚徒,在这座独孤的监狱里,几乎终身监禁。偏执的人甚至没有办法拒绝你周边的一切,所以你享受到的轻松,更多人是证明自己的那股劲儿。
我为什么要建议偏执的人不要看《奇葩说》?
因为你在奇葩说里面经常会被定义化,比如,你会经常性的听到一句话:你知道吗?人生最可悲的事情是XXX;你知道吗?爱情最关键的不是XXX而是XXX。你脑海里面会不断的出现很多共鸣的观点,这些观点,区分度极低,会让你的偏执更加偏执化,那些其他观点没有道理吗?其实并不然,只是没有共鸣罢了。
殊不知,如果正反双方辩手更换座位,照样头头是道,这只是一场辩论罢了,里面所有的定义,观点,几乎都是类鸡汤。
而类鸡汤的神奇就在于,你找不到它的毛病,也不会觉得没有道理。
例如大家都在给爱情,友情,亲情,某个事物等下定义: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让你咋咋咋;人活着就是要敢恨敢爱;得了癌症不可怕,勇敢面对,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生命最后的那点精彩超越你一生....如此泛泛,数不胜数。
郭德纲有个观点: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就让我忍,你怎么不去死!
所以多给自己定义,因为那里面有你的经历,不要给别人分析,也不要给这个世界定义,因为你尚不配,尚不知。你的厚黑学应该用来定义自己,而绝非定义别人。
偏执的人最大的缺点,是他不懂得什么是合理,什么是解释的合理。
借用下罗振宇罗老师的一个观点: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欧洲历史上是一代雄主。但是他小时候,非常不幸福。他的父亲威廉一世拼命地虐待他,甚至病得走不动路了,都还坐着轮椅去揍儿子。
话说有一次,威廉一世在宴席上又公开对儿子大发雷霆,不仅揍他,还把吃饭的盘子乱扔一气。
这本来是这对父子的常态,但是现场很多大臣啊,他们也把盘子乱扔一气。为啥这么做?
因为他们是想用这个动作表示,我们都喝醉了,国王做这么不得体的事情,也是因为喝醉了。他不是在生气,他只是酒后失态。
这个场面今天是不是很常见?
企业做大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人负责把它解释得合理。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真合理,哪些只是被人解释得合理。
我不喜欢下定义,我也不认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被定义化,之前看到过一个观点(好像还是罗老师的):灰度认知,黑白决策。什么意思呢?就是越理智,越学识渊博的人,他就越不会盲目的去下定义。比如一个高水平的经济学家,是不会动不动就做明确预测的,反而是低水平的人什么都敢说。但是决策是不能灰度的,必须坚决拍板,非黑即白。
偏执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懂得太多,一种是见识太少。懂的太多是晚期,不治之症;见识太少是早期,但凭天意。
另外,既然是喷子文,那就喷一下很多公众号,满眼望去,全是鸡汤《什么好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人才值得托付终身》《一个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女人一定要拥有这几样东西》《聊天不秒回的人更爱你》《如何区分一段爱情是否合适?》《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的爱你的》《假如明天是你的最后一天》
我并非反驳,因为辩论绝无对错之分。只是提醒,这种类鸡汤真的祸害人。就比如,明天就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了,你要做的真的是亲吻这个世界吗?怎么亲?假如明天是我最后一天,我想,我会把后天的闹钟关掉...打几个电话,了无牵挂。
看到之后,也只想大喊一声:oh my god!
回归一下:
《奇葩说》是一个好节目,我记得我最开始被吸引,是有一次被黄执中的一段表述迷住,我感觉到他睿智的背后是积累,所以我励志要向他学习,成为一个成熟睿智的人,遇到一个观点,能想到很多不同的方面,看到的是大家思辨的角度,而不是思辨之后的结论,甚至是辩论的观点。所以永远不要在《奇葩说》里找答案,那里不提供价值观,只是方法论,follow your heart!
如果奇葩说看完,你觉得,这个观点好有道理,跟我想的一样,那我建议你别看,肺腑之言。
我并无批评偏执之意,但求偏执的人能找到自我,对事偏执而求索,自身莫偏执。
偏执中很多伟大的人物,屈原就是偏执(我认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然屈原的偏执也带来了厄运,他的一生都在自己的囚笼里,一生之信仰,一直到后世才渐渐升华。
另,本人只是置身事外,尚存一丝丝理智,愿所有人,置身事内,依然理性而独立,不要把生命拆成一个个的谈资。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人是多么容易催眠,这是基于那个时代所特的印记,革命前与革命后社会的强烈反差,但也唯有真爱才经得起时代的巨变却不改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