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开封府有个小混混叫高二,整天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而且,蹴鞠玩的非常好,也就是足球高手,所以人们都叫他高俅。

这高俅除了人品不咋地,使枪弄棒,诗书词赋都会一些,也是混社会的风流人物。

后来,因为赌钱使诈,混不下去了,只好离家出走,投奔外地的一个赌场老板柳大郎。

三年后,朝廷大赦天下,高俅回到了开封,辗转经过了好几个人,认识了苏东坡的弟弟苏辙。

苏辙一看,混社会的,我哪用的着啊,行啦,做个人情,介绍他去驸马王晋卿那吧,他喜欢这样的。

王晋卿是哲宗皇帝的妹夫,他喜欢收留社会人物。有一天,他让高俅去给妹夫端王送礼物。端王是哲宗皇帝的弟弟。

当时,端王正和一群小黄门踢球。端王一个接球不着,那个球直奔高俅而来。高俅抬腿一个鸳鸯拐,把球踢给了端王。

端王大喜:哟,你是谁?踢的不错嘛!来,下场玩会吧。

高俅艺高人胆大,把平生本事都使了出来,这球就跟粘在身上一样,端王一看爱不释手,立马留在身边做了亲随。

不到两个月,哲宗皇帝驾崩,没有太子,端王即位成了皇帝,就是宋徽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半年后,高俅成了殿帅府太尉。

我们老祖宗说:艺不压身,多学门手艺很重要啊,没准啥时候就用着啦。你看高俅,混社会的小瘪三,只是球踢的好,就升官发财,走上了人生巅峰。人生中的事,哪能说的准呢。

肯定有人说,小说而已,宋朝哪有那么多踢球的,我们现在都没那么多好不。

你还真别说,足球在宋朝非常普及。据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京师少年多以花球棒为击鞠之戏”,蹴鞠,就是足球,当时京城开封的少年们,很多喜欢踢球的。

宋朝人对于足球的热爱,半点不亚于现代英国人对于足球的热情。不但城市中有足球比赛的热闹场面,“宝马嘶风车击毂,东市斗鸡西市鞠”。

而且农村人也很喜爱足球,“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甚至有了女子球队,“舞馀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球”。

宋代商业发达,城市中常常可以见到商业性的足球表演。元宵节前后,东京城的御街有大型的足球比赛供市民观赏。

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如果你在南宋的临安逛街,则很可能会遇见一家叫“黄尖嘴蹴球茶坊”的茶楼,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足球比赛;如果走到临安著名的公园蒋苑,也会看到那里有“立标竿射垛,及秋千、梭门、斗鸡、蹴鞠诸戏事,以娱游客”【宋周密《武林旧事》】,就像现在的公园有各种游乐节目吸引游客。

宋朝有自由结社之风,热爱蹴鞠的人都可以组织或参加“打球社”“蹴鞠社”之类的社团。

若要说宋代最著名的足球俱乐部,便非“齐云社”莫属了,民间又称之为“圆社”。“齐云社”的工作包括发展会员,传授、切磋踢球技术,订立协会章程,制定蹴鞠规则与礼仪,考核球员技术等级,组织足球比赛与表演等,是民间蹴鞠的自治组织。

每一年,“齐云社”都要组织一届全国性的蹴鞠邀请赛,叫作“山岳正赛”,类似于今日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大赛之前,“齐云社”要给各地球队发出通知:“请知诸郡弟子,尽是湖海高朋,今年神首赛齐云,别是一般风韵。来时向前参圣,然后疏上挥名。香金留下仿花人,必定气球取胜。”

参赛的球队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叫作“香金”,最后胜出者可获得奖品,叫作“球彩”。

“山岳正赛”也是“齐云社”评定全国各球队技术等级的过程,对通过考核的球队,“齐云社”会发给一面“名旗”,类似于认证证书,“赢者得名旗下山,输者无名旗下山”。

宋代的《蹴鞠谱》介绍,蹴鞠是用12块软牛皮缝制而成的,十二个五边形正好可以构成一个球形体。这样缝制出来的皮球就非常圆。而且,宋朝的足球重量是14两,跟现在足球的重量差不多。所以,球的弹跳力非常好。

所以说,宋朝的足球事业其实是非常普及的,高俅这类球星级人物,得到大佬的喜爱也很正常。比如现在的顶级球星们,粉丝无数,甚至很多国家领导也是球迷,都是一样的道理。

至于说高俅人品不行,那是另外一回事。他踢球的水平,确实不错。没事大家也多学门技术吧,没准啥时候就用上了。